正心篇
这篇文章阐述了立志的重要性,提醒我们专注于道德与内心的修养,而非功利得失,是激励自省与共勉的智慧之言。
这篇文章用浅显而真诚的语言,讲述了学习阳明心学时,如何通过“致良知”来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。提醒我们,只要依靠内心的良知,真诚实践,就能不断提升自己,走上光明正道。
这篇文章讲解了“知行合一”的核心思想,提醒我们,学习和行动本是一件事,不能分开。只有边学边做,才能真正提升自己,走上修身之道。
这篇文章讲述了汝佩因不满科举策问诋毁夫子学问,愤而离场、归隐山林的故事。看似坚定,实则忽略了自己修养未足、宽恕不够。最终,汝佩自省,领悟夫子心怀天下、包容谆谆的精神,深感自身修行之不足,是一篇发人深省的修身自省之作。
这篇文章讲述心学的源流,指出圣人之学本是“求诸其心”,不假外求。作者强调,真正的仁义礼智原本就存在于人心之中,而心与理本为一体。文章借此批评后世学者执着名相、偏离本心,提醒我们回归内心、求得真知,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心学论述。
《南赣乡约》详述了一个乡约的会议流程与礼仪。文中描述了会前的准备、会议的召开、对善行的表彰、对过错的指正,以及对团结和道德的强调。此约旨在鼓励乡亲们追求善行,警惕过错,并共同努力为乡约的和谐与繁荣做出贡献。
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,以修身为本,重德育、习礼和诵读并重。通过每日晨问、吟诗、习礼等环节,引导学生培养孝敬之心、端正行为,养成专心致志、乐学不倦的品格,是一篇体现儒家教育精神的实操指南。
这篇祭文是王阳明平定贼寇后的告祭文,表达他为百姓清除盗乱、还山川以清明的决心。文中借山川之灵比喻人心善恶,强调剿寇不仅是为民除害,也是为山川雪耻复清。言辞恳切,彰显了王阳明“心即理”的理念和以仁心行军治乱的胸怀。
这篇告谕书是王阳明平定岭南盗乱前,对贼寇发布的晓谕。文中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劝导悔改归顺,展现了“不教而杀,非仁者心”的宽厚仁德。既有父母对儿女般的悲悯,也有剿匪安民的坚定决心,是阳明心学“致良知”与仁政思想的真实写照。
这篇文章是王阳明为推广“十家牌法”所作的晓谕文,强调治民必先治心、以德导法。通过明确十家相保、互查互保的制度设计,达到息盗止争、敦厚民风的治理效果。王阳明指出,推行此法不仅能平息盗贼、简化诉讼,更能恢复礼乐教化,是地方治理的根本良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