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物篇

阳明先生年谱 二

admin

这一部分年谱记载了王阳明先生三十九岁至五十七岁的重要事迹。自龙场悟道之后,阳明先生不仅在学问上不断深化“致良知”的理论,更在现实中身体力行,平定宸濠之乱、剿灭土寇、治理地方、兴学讲道,真正实现“知行合一”。

阳明先生年谱 一

admin

这部分《阳明先生年谱》详细记载了王守仁(王阳明)从出生(1472年)到三十八岁(1509年)之间的生平事迹。这里展现了他在仕途、学问、人格、志向等方面的成长历程,也是阳明心学萌芽与确立的关键时期。

答聂文蔚书 二

admin

这是一封王阳明晚年所写的私人书信,回信给学人文蔚(或称文蔚之、即门人或同道者),是讲述“致良知”“勿忘勿助”“集义”等阳明心学核心概念的极具代表性的信札。信中内容精细缜密、循循善诱,彰显了王阳明一贯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风范

答魏师说书

admin

这封信是王阳明回复友人关于“致良知”工夫疑惑的答复。信中深入阐释了“意”与“良知”的区别,指出学人在修行中常因良知未明而困于体面、事势,甚至误以私意为良知。王阳明强调,真正的良知应贯穿于日用事物之间,无有内外之别。信中展现了他对同道学问进步的欣慰,也体现出其讲学务求实践、破除执迷的苦心,流露出谆谆教诲、真诚无私的师道精神。

与马子莘

admin

这封信是王阳明致友人的一封书信,信中勉励对方深化对“致良知”学说的理解与实践。他指出,当时虽有不少学者讨论良知,但多流于言说而非切身体验。王阳明借“花繁实少”之喻,提醒友人警觉学问流于空谈的危险,强调必须以“良知”为根本,躬行实践、体认天理。信中展现了他对复兴圣贤之道的迫切期望,以及对同道之人共相砥砺、光大良知学的殷切勉励。

与黄宗贤

admin

这封信是王阳明在病中写给友人的一封劝勉书信。信中他指出,仕途之中修身践行“致良知”之学远比隐居山林时困难得多,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规劝砥砺,才能坚守初心、不为世俗所侵蚀。他提醒友人反观自身,以“致良知”为根本,时时反省、约束言行,避免沉溺于名利意气之争。信中还表达了他忧心时局、寄望友人承担济世安民之责的殷切期许,体现了王阳明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。

答聂文蔚书

Winnie

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良知的重要性,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修养内心,超越纷争,走向内外和谐,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世界。

寄邹谦之书二

Winnie

这封信是王阳明写给门人邹谦之的书信。在信中,王阳明通过对格物、致知等学问的辨析,强调“致良知”乃学问之本。他提醒邹谦之,不应拘泥于外求事理的工夫,而要回归自心体认天理。王阳明也批评当时学界争名逐利、党同伐异之风,指出学术混乱源于“胜心”为患,呼吁学人放下门户之见,共同弘扬正学。信中体现出王阳明对学术纯正的坚持,以及反躬自省、自我修养的态度。

寄邹谦之书

Winnie

这封信是王阳明写给邹谦之的书信,主要探讨“致良知”之学的重要性。王阳明在信中赞许邹谦之《论语》讲章内容明白痛快,能够启发学人,继而指出后世学术不明,导致人心陷溺、祸乱相寻的根源。他强调“致良知”是人人本具、无需外求的道理,是学问工夫的核心,并劝勉学者返朴归真,去除虚文繁饰,回归诚心实意。信中展现了王阳明对传播良知之学的坚定信念,以及改革时弊、挽救世道人心的迫切关怀。

答顾东桥书

Winnie

这封信是王阳明写给顾东桥的思想劝勉之书,探讨了圣人之学的根本精神以及当时学风败坏、世道人心沉沦的弊端。王阳明指出,圣人之学的核心在于复人心之天理、恢复“天地万物一体之仁”,但后世士人流于表面学问、争名逐利,背离了圣贤本旨。他痛陈学术之弊源自功利心重、朋党相争,强调“致良知”才是拨乱反正的根本之道。信中体现了王阳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情怀,呼吁志士仁人回归圣贤之道,复兴良知之学,以拯救天下苍生。

12 N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