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此学不讲久矣。鄙[bǐ]人之见,自谓于此颇有发明。而闻者往往诋以为[wéi]异,独执事倾心相信,确然不疑,其为喜慰,何啻[chì]空谷之足音!
别后时闻士夫传说,近又徐曰仁自西江还,益得备闻执事任道之勇、执德之坚,令人起跃奋迅。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,诚得弘毅如执事者二三人,自足以为天下倡。彼依阿偻[lóu]你之徒虽多,亦奚以为哉?幸甚幸甚!
比闻到郡之始,即欲以此学为教,仁者之心自然若此,仆诚甚为执事喜,然又甚为执事忧也。学绝道丧,俗之陷溺,如人在大海波涛中,且须援之登岸,然后可授之衣而与之食;若以衣食投之波涛中,是适重其溺,彼将不以为德而反以为尤矣。
故凡居今之时,且须随机导引,因事启沃,宽心平气以薰陶之,俟[sì]其感发兴起,而后开之以其说,是故为力易而收效溥[pǔ]。不然,将有捍格不胜之患,而且为君子爱人之累,不知尊意以为何如耶?
病疏已再上,尚未得报。果遂此图,舟过嘉禾,面话有日。
译文
此学已经很久无人讲求了。鄙人的学说,自以为于此学颇多彰明之处。对于我的学说。常常有人听闻之后将其视为异端,可唯独您倾心相信,确定不疑。因此,我心中甚是欣慰,这何异于“空谷足音”。
与您分别之后,时常听人转述您的近况,近日徐爱又从西江归来,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担当道义的勇猛,持守道德的坚定,真是让人振奋不已。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如果能再有两三位像您这样抱负远大,意志坚定的人,就足以昌明天下的圣人之学了。即候那些阿谀不直之人再多,又能如何?天下能有您这样的人真是幸甚、幸甚!
最近听说,您刚回郡上,就想以此学来教导他人,这是您仁者之心的自然体现,我原真为您高兴,又真为您担忧。如今圣学失传、圣道断绝,人心陷溺,就像一个人落入大海资育当中,此时,最急篙的是救他上岸,然后才可以给他衣服、食物。如果他还在波涛当中沉净时,就直接把衣服和食物抛给他,那会让他沉没得更快。他不会认为这是善德之举,反酸会心生怨尤。
当今之时,对人的較化应该随机引导,就事启发,以包容平和的心态来慢慢源海他:“到他在正腦脂節时餐,拜以此等间开學他,如此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否则,只会过方产生区要摇整。难幾会有旅格不入的问题,同时身为君子也会因爱人之心而变累。对离不知態以为知何?那人醇这上碗,希塑肉多养豬。只是目前还尚来获准,如果光絕迷圖,*过嘉禾之日,我们就会有机会面谈了。
背景简介
1515年,正德十年乙亥,阳明先生四十四岁,在京师。
李道夫是阳明先生的一个朋友,因为阳明先生当时致良知的学问,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学问,所以很多人还不是很认可。但是李道夫非常认可阳明先生的学问,而且立志要去把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学问发扬光大。阳明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,就给李道夫写了这篇文章。先生认心学的弘扬不能急于求成,教导别人要随机引导,就事启发,以包容平和的心态慢慢熏陶。
施邦曜在《阳明先生集要》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:“君子教民,有急于见功之心,便是欲速之为累,不可不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