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今人病痛,大段只是傲。千罪百恶,皆从傲上来。傲则自高自是,不肯屈下人。故为子而傲,必不能孝;为弟而傲,必不能弟[tì];为臣而傲,必不能忠。象之不仁,丹朱之不肖,皆只是一“傲”字,便结果了一生,做个极恶大罪的人,更无解救得处。汝曹为学,先要除此病根,方才有地步可进。
“傲”之反为“谦”。“谦”字便是对症之药。非但是外貌卑逊,须是中心恭敬,撙[zǔn]节退让,常见自己不是,真能虚己受人。故为子而谦,斯能孝;为弟而谦,斯能弟;为臣而谦,斯能忠。尧舜之圣,只是谦到至诚处,便是允恭克让,温恭允塞也。
汝曹勉之敬之,其毋若伯鲁之简哉!
译文
当今人们的问题,主要就是“傲”。千罪百恶,都从傲上来。一个人要是傲,就会自高自大、自矜自是,不肯屈居人下。所以,为人子如果傲,一定不能孝顺父母;为人弟如果傲,一定不能敬爱兄长:为人臣如果傲,一定不能忠于君主。象的不仁,丹朱的不肖,都是由子一个“傲”字,因此断送了一生,变成了罪大恶极的人,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,你们为字,要先除掉这个病根,这样才能进步。
“傲”的反面就是“谦”。“谦”是“傲”的对症良药。谦,不仅仅是指外表谦卑恭逊,更主要的是做到内心恭敬、节制、谦让,常常能看见自己的不足。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。所以说,为人子要谦恭,才能孝顺父母:为人弟要谦恭,才能敬爱兄长:为人臣要谦恭,才能忠于君主。尧舜之所以成为圣人,也只是谦恭到了至诚的理度,便是“允恭克让,温恭允塞”了。
你们要勤勉恭敬,干万不要像把父亲教诲丢在一边的赵伯鲁那样啊!
背景简介
1525年,嘉靖四年乙酉,先生五十四岁,在浙江。
正宪:阳明先生长子,《书正宪扇》是阳明先生写给儿子的一篇文章,并且他让儿子把这篇文章写在了扇子上,随时警醒自己,就像那个座右铭一样。这一篇文章是非常短的,但是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、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重要的意义。阳明先生给我们指出了我们人生的那个病根到底是什么。人生大病一个字:傲。傲则不孝、不弟、不忠,只有先除此病根,方可进步。
施邦曜在《阳明先生集要》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:“人宜书一通于座右,以为克己之助。